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有关情况mile米乐m6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1-29 23:33:21    浏览:

[返回]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要向各位介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相关情况。在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26年以来首次大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内容大大拓展丰富,光是篇幅就增加了3倍多,体系结构也更加完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体现了最新的发展理念和制度创新,系统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5位嘉宾来为各位介绍相关情况。他们是: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邓传淮司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陈子季司长,政策法规司王大泉副司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书记,还有职业院校的代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张启鸿书记。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介绍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习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公布施行以来,对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法律很多规定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安排,教育部自2018年启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在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2020年形成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报请审议。立法机关对职业教育法修订高度重视,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并根据调研、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今年4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此次职业教育法修订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系统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篇幅由原来的3000多字增加到10000多字,内容大为拓展丰富,体系结构更加完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制度创新。下面,我用十个关键词介绍一下新法的主要内容和突出亮点。这十个关键词是党的领导、同等重要、统筹管理、体系贯通、企业主体、多元办学、产教融合、就业导向、德技并修、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新法着力把党的领导落实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度规范。对公办学校,规定公办职业学校实行中国职业学校基层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职业学校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对民办学校,规定民办职业学校依法健全决策机制,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保证其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强调同等重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来定位,是构建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基础。新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规定国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规定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禁止设置歧视政策。

  第三,加强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类型多样、举办主体多元、涉及群体广泛。新法规定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从三个方面强化统筹管理。在国务院层面,规定国务院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在部门层面,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在省级层面,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整合、优化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具体工作职责,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

  第四,推进体系贯通。新法着力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支持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规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和其他学校等都可以开展职业培训。

  第五,明确企业主体。新法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办学,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鲜明导向,规定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丰富举办方式,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可以用于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强化办学责任,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完善支持政策,规定对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坚持多元办学。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新法明确办学主体多元,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以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既可以独立举办,也可以联合举办,既可以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举办实习实训基地等。

  第七,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新法推动全面融合,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mile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鼓励深度融合,规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第八,突出就业导向。新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教育规划上,规定发展职业教育应当与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发展重点上,规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培养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办学模式上,规定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产业需求,依法自主设置专业、设置学习制度、选编教材、评聘教师等;应当建立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机制上,规定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应当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应当突出就业导向。

  第九,强调德技并修。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新法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对学校,规定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定国家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岗位设置、职务评聘制度,创新方式聘请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对学生,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学生;学生应当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按要求参加实习实训,掌握技术技能等。

  第十,完善保障机制。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保障。新法健全投入机制,明确国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资金统筹,规定地方教育附加等经费中可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应当统筹使用;发挥失业保险金作用,支持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落实政府责任,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等落实职业教育经费。强化企业责任,明确企业应当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在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新法的出台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不但关注了各方利益的诉求,充分发挥了立法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体现了我们职教战线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意愿,而且还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塑造社会共识,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法治基础,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学习、贯彻这两个角度向大家作个介绍。

  第一,新法凝聚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大家知道,职业教育法实施二十多年,也是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二十多年。新法充分融入了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聚焦职业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将实践成果上升为法律规范,推动职业教育在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mile米乐m6。比如,在办学方向上,新法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比如,在类型定位上,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顶层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比如,在办学格局上,明确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强调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再比如,在育人模式上,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到职业学校的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还比如,在价值追求上,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受教育者从业的重要凭证,强调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第二,新法回应了社会和群众的重要关切。办好职业教育,中央重视、产业需要、社会期盼,新法在提高认可度和吸引力,增强社会契合度和适应性方面作出了规定。比如,mile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上升的通道。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普遍的认知,那就是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学生上升通道不畅、不宽。新法规定,mile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除了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新法还为两个方面的探索预留了空间:一是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二是在专科层次的职业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这些都充分表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通道,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上大学开了一个口子,这必将大幅提升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又比如,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了多种成才的可能。新法要求,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习成果互通互认。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突出中职教育的教育功能,提升认可度,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教育类型。

  再比如,营造公平环境,破除就业的“门槛”。新法明确提出,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取、聘用条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这些规定,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权益,为职业教育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各行各业都能“人尽其才”提供了保障。

  第三,新法破解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影响事业发展的硬骨头和险滩已经绕不过去。这次修法直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顽瘴痼疾,用法律的形式把破解之道固定下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是理顺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新法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加强对本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具体工作的职责,夯实了部委统筹、央地联动的法律基础。

  二是明确了重点支持、地方为主的投入机制。举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针对这一现状,新法增加规定:国家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支持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国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按照生均经费标准按时、足额的拨付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三是破解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难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长期以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是个痛点,也是堵点。新法以“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现行法中的“产教结合”,用9处“鼓励”、23处“应当”和4处“必须”,进一步明确了诸多的举措: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企业可以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除此之外,新法还包含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做出奖励、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真正从法律层面让企业参与不难、参与有利,同时,明确了行业和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修改后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企业可以通过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共同举办职业教育机构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

  总之,新法围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个基本定位,通过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完善职业教育内涵,系统构建了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与保障体系,为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明确行业企业实施职业教育的法定义务等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也可以预期,修订完善后的职业教育法,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基本法的规范、引领作用,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学习、宣传和阐释工作,构建部委、央地贯彻落实机制,形成落实合力mile米乐m6,依法推出系列举措,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健全“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推进五年一贯制等培养模式。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切实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实现自强自立。支持一批优质的高职专科学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指导符合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举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指导各省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汇总发布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及其专业设置、招生情况等信息,提供查询、报考等服务。

  二是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国资、工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就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落实新法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学校属性、财政投入、收费标准、师资建设等规定。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对非营利性院校的奖补细则。研究制定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的具体办法。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落地情况的监测机制。

  三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这些年,职业教育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职业教育的质量一直被诟病,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与教育质量有很大关系。要落实新法相关要求,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赋予职业学校在机构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定、内部薪酬分配、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启动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徒制,率先在先进制造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加快培养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职业场景的现场工程师。借助信息技术重塑教学形态,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着手,打破课堂边界,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的个性化学习。

  四是要加强职业学校学风校风建设。新法明确规定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学校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进一步强化制度规范和监督约束,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塑造阳光自信、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品格,不断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感谢陈子季司长。接下来请方乃纯书记介绍对职业教育法的学习体会,以及中华职教社下一步落实的考虑。

  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介绍对职业教育法的学习体会和下一步落实的思路打算。(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尊敬的媒体朋友,下午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通过,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更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新版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明确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七个坚持”,体现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新版职业教育法更加明确了政府、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教育机构等各方面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义务与责任,有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多元跨界特征,相信将更好推动政府和各方面资源整合、同向发力,共创新局。

  这次修法赋予工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法律义务和职责,包括参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相关职业教育标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信息咨询,培育供需匹配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办学等。作为群众团体,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坚决把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与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有效结合,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

  作为我国群团组织中的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前期在修法过程中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司法部、教育部等密切配合,提出了大量意见建议,很高兴一些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新的职教法法律条文中。

  接下来,我社将从以下几方面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新版职业教育法,并积极参与支持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宣传。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郝明金同志,以及其他职教社领导层,将亲自撰文学习宣传;二是我社将在官网、机关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上设立宣传专题或专栏,在职教社办的《教育与职业》杂志上组织刊发系列深度解读文章和专家笔谈等,在各级职教社系统形成宣传合力。三是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与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凤凰网等门户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法系列访谈活动;四是组织专题学习座谈会,开展法律条文学习辅导,推动全社上下加强对法律的学习理解。

  二、发挥群众团体的政治作用,做好团结引领工作。一是加强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团结联系,强化桥梁纽带作用,旗帜鲜明传达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大政方针、反映社员合理诉求,推动他们全力投身新时代职业教育事业;二是做好职业教育界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引领与服务,引导他们切实遵守和维护职业教育法,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在职业教育战线不断巩固壮大新时代党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发挥职教团体的专业优势,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一是认真履行新版职业教育法赋予的义务、职责,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一线的工作协同,在职业教育有关标准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与咨询、办学与指导办学、三教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发挥多平台多渠道优势,做好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与高质量建言献策;三是强化第三方机构职能,在职业教育的评估、先进典型评选和有关专业比赛等方面拓宽局面,特别是进一步发挥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办学导向作用;四是努力传承职教社积极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大力协调、整合海内外资源,发挥职业教育特殊优势,努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发挥民间组织的灵活机制,做好对外交流工作。一是做好联合国NGO组织系统的有关工作,充分发挥身份优势,更有力有效在联合国有关平台和活动中讲好中国职教故事、传播中国发展声音;二是加强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交流,在“走出去”与“请进来”中取得更好的成果,特别是提高中非民间论坛职业教育分论坛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认真履行职责,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和与港澳地区职业教育交流中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果。

  感谢方乃纯书记。最后请张启鸿书记从学校的角度介绍对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打算。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启鸿介绍对职业教育法的学习体会和下一步落实的思路打算。(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职业院校代表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是我国职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全国职教战线倍受鼓舞、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一定能够助力职业教育进一步“香起来”“热起来”。下面,我想重点与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新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的职业院校是党领导下的职业院校,办好职业院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牢牢掌握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权,职业教育发展才会有根本保障。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教育部、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精心指导下,强党建抓改革,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成功入选首批全国A类前10名“双高”建设单位,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全国领先的可喜成绩,已经发展成为北京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二是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现象。新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用法律形式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事实上,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对职业院校的积极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今年我校自主招生的报考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这是多年未有的重大转变,也是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给职业院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三是进一步畅通了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空间。新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并指出要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这些制度和举措既打开了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也打通了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通道。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校以来,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万余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多名毕业生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学校被誉为“工匠的摇篮”。我们将借助新修法的东风,继续创造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为更多学生搭建技能成才、人人出彩的圆梦舞台。

  四是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双赢。新法明确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增加了许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规定,比如对企业予以奖励、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这既为解决校企合作校“热”企“冷”,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在遵循市场机制和规律的前提下,找到了适合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之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底气。目前,我校已经形成融入“高端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条线,与北京奔驰、京东方、集创北方等300余家高端企业长期深度合作,开办各类订单班,“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学生占比近50%,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企业满意度95%以上。新法的实施必将为学校更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为全国职教战线点亮了“指路灯”,吃下了“定心丸”。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开展普法教育和设计好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安排,我们刚获悉北京市近期将召开北京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暨北京职业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会上将及时宣传贯彻新法。学校将持续开拓奋进、锐意进取,努力把习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高质量建设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巩固和拓展北京市党建先进校建设成果,奋力开拓与类型教育相匹配、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更高层次和水平的职业教育。

  二是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把学习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健全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与制度体系,深化内部治理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在增强社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等能力的基础上,健全体现知识、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制度环境。

  三是坚持德技并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紧密围绕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新发展格局,精准对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4+2+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成为全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标杆。进一步巩固完善以校企双元育人为主线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培育“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贡献度。以“国之大者”的视野和格局,按照“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功能,高起点、高标准筹建产教融合工程中心。把“企业需求”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围绕企业发展需要,把建设中试基地、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作为重要举措,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感谢张启鸿书记。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答问环节之前稍微轻松一下,请大家观看一个小片,欣赏一下我们上周启动的“大美校园”征集活动的有关作品。

  大家看了,确实是大美校园风光无限。4月21日教育部启动了“大美校园”的征集展示活动,一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么短短几天,已经收到了来自数百所学校师生的将近2000件投稿作品,除了摄影、绘画、视频作品,还有篆刻、手抄报、诗歌创作、演讲朗诵等,投稿的作者和单位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次“大美校园”的活动分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三个主题进行征集,从目前来稿作品中,既能看到生机盎然的校园春色,我们刚才已经欣赏到了,也可以看到生气勃勃的青春身影;既有小朋友稚嫩可爱的手绘画,也有退休老师记录校园变化的文字和书法作品;既有呈现科研攻关的感人内容,也有捕捉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

  一幅幅作品共同反映出校园的精彩景象和大美时刻。我们正从中遴选优秀的作品,并且已经开始在“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微言教育”微信、中国教育报等平台进行展示,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B站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所属平台进行全程展示。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云”赏校园美景。我就简单介绍这些,下面进入答问环节。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针对你刚才提的问题,新法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一是设置灵活的资格准入机制。法律规定,具备条件的技术技能人才经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合格的,可以担任职业学校的专职或兼职专业课教师。对其中取得教师资格的,还可以根据其技术职称,聘任为相应的教师职务。同时,适当的降低学历门槛,明确取得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可以视情况降低学历要求。

  二是明确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要求。法律明确规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道德,具备文化与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三是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聘任机制。法律中规定,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兼职的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来。还规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招聘时,一定比例可用于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者兼职老师。

  我们也注意到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公布以后,有媒体和专家把“普职协调发展”解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这其实是一个误读,误解。关于“普职分流”,在今年2月份的“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上,我们已经作出了明确回复。这次的新法规定,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对我国基于“双轨”教育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后普职分类发展,做出的与时俱进的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表述,它体现了我们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也是为我国高质量的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次新法规定有四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把握,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后,也就是说,初中教育以后要实行普职分类教育。第二个关键词是不同阶段。这是指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第三个关键词是因地制宜。就是说不要搞“一刀切”,要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各地可以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招生规模。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协调发展。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它只有办学模式的融合、育人方式的异同,有相同、有不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轮驱动、双翼共进,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来促进教育结构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绝对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要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转向,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提升办学条件。要加快经费的投入力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只有自强才能自立。

  第二,畅通升学通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第三,优化办学定位。要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业发展多种多样的路径。

  总的来说,国家要通过加大政策供给,畅通发展通道,提高自身质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吸引更多的学生理性选择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努力为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社会一直关注职校学生的实习问题,个别地方出现了将实习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的现象。请问此次修法是否关注了这个问题?有哪些针对性的规定?能不能介绍一下。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在整个修法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现在新法从三个方面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第一,法律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利和实习单位的义务。法律中明确mile米乐m6,接纳实习的单位要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按照规定享有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参加相关保险、接受职业技能指导等权利,明确对上岗实习的要签订实习协议,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第二,明确了学校责任。要求职业学校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明确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标准;特别明确禁止学校安排学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实习实训;禁止学校违反相关规定,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动派遣机构或者非法从事人力资源、劳动派遣的组织和个人来组织、安排、管理学生的实习实训;禁止学校以介绍工作、安排实习实训等名义违法收取费用。

  第三,明确规定了违法的处罚责任。在法律第六十六条,对侵犯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法律后果做了专门规定。用人单位侵害学生权利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职业学校违规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的,要由教育等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的罚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单位或个人违规从事中介业务的,由人社等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下一步,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法律规定,加强执法,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谢谢。

  谢谢。新法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地参与职业教育,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和行业指导的职责。规定国家根据产业来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支持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可以参与制定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和相关的职业教育标准,开展人才需求的预测,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及信息咨询等。

  二是发挥企业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三是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措施,来对民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予以支持。

  新法特别明确提出,像中华职教社这样的群众团体,要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参与、支持或者开展职业教育。我们感受到这次修法非常大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这既是对我们包括职教社在内的各种群团、社会力量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将发挥“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特色和优势,做好党和政府团结联系职业教育界有关人士的桥梁纽带,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注意到这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所规定,请问此次修法具体做了哪些规定,又将如何落实?谢谢。

  谢谢。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我们注意到,新法扩大和保障了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赋予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广泛的自主权,明确职业学校在办学中可以根据产业的需求,依法自主设置专业,依法自主选用或者编写专业课程教材,自主设置学习制度,依法自主选聘专业课教师等。

  二是赋予职业学校在招生考试中适度的自主权。明确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在有关专业实行中高职贯通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生学生,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经考核合格,可以破格录取。

  三是赋予职业学校在收入分配上灵活的自主权,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或者以实习实训为目的的举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收入的一定比例可以用于支付教师、企业专家、外聘人员和受教育者的劳动报酬,也可以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这些规定为我们增强办学活力,更好的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将运用好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记者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明天上午我们将继续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行一个月的相关情况,欢迎记者朋友们继续来教育部参加。谢谢各位。

搜索